語言
首頁 > 交易指南 > 投資者教育

淺談書法欣賞

信息化社會的來臨使現在的小學生從剛開始學習就步入了少紙、無紙時代。随着他們敲擊鍵盤的速度越來越快,他們的字卻越寫越難看。這一現象引起了社會的關注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寫字這一問題,書法受到了空前的歡迎。那幺爲什幺會有這幺多的人選擇練習書法呢?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探讨。


1. 書法的曆史


1.1起源

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獨特瑰寶,也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,它的存在是以漢字造型爲基礎的。因而,漢字的起源,奏響了中國書法的先聲。文字學家一般認爲,漢字大概形成于夏代,在夏商之際(約在公元前17世紀前後)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。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,學術界公認是商代中後期的甲骨文和金文。書法藝術正是與甲骨文、金文同步誕生的。1996年,考古學家在山東桓台縣史家村發現一批刻字蔔骨殘片,經測定爲距今3500--3700年。據此,我們可以推測,中國書法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曆史。[1]


1.2發展

中國的曆史文明是一個曆時性、線性的過程,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發展面貌。在書法的萌芽時期(殷商至漢末三國),文字經曆由甲骨文、古文(金文)、大篆(籀文)、小篆、隸書(八分)、草書、行書、楷體等階段,依次演進。在書法的明朗時期(晉南北朝至隋唐),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。由篆隸趨從于簡易的草行和真書,它們成爲該時期的主流風格。南北朝時期,中國書法進入北碑南帖時代,北朝碑刻書法,以北魏、東魏最精,風格亦多姿多态,似又重複漢碑之輝煌,代表作有《張勐龍碑》、《敬史君碑》,碑帖之中代表作有《真草千字文》。不同的朝代他們對于書法的看法也不盡相同,晉人尚韻,唐人尚法,宋人尚意,元明尚态。


2. 曆代書法名家


2.1王羲之

王羲之,東晉書法家,字逸少,号澹齋,漢族,祖籍琅琊,後遷居會稽(紹興),晚年隐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,中國東晉書法家,有書聖之稱。曆任秘書郞、甯遠将軍、江州刺史。後爲會稽内史,領右将軍,人稱“王右軍”、“王會稽”。代表作有:楷書《黃庭經》、《樂毅論》、 草書《十七帖》、《初月帖》行書《姨母帖》、《快雪時晴帖》、《喪亂帖》、《蘭亭集序》等。


2.2顔真卿

顔真卿,字清臣,漢族,唐京兆萬年(今陝西西安)人,祖籍唐琅琊臨沂(今山東臨沂),中國唐代書法家。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。他創立的“顔體”楷書與趙孟頫、柳公權、歐陽詢并稱“楷書四大家”。和柳公權并稱:“顔筋柳骨”。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,行以篆籀之筆,化瘦硬爲豐腴雄渾,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,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,端莊雄偉。他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,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,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。顔真卿用筆勻而藏鋒,内剛勁而外溫潤,字的曲折出圓而有力。


2.3蘇轼

蘇轼,眉州(今四川眉山,北宋時爲眉山城)人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“東坡居士”,世人稱其爲“蘇東坡”。祖籍栾城。北宋着名文學家、書畫家、詞人、詩人,美食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,豪放派詞人代表。其詩,詞,賦,散文,均成就極高,且善書法和繪畫,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,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。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;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;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;書法名列北宋四大書法家“蘇、黃、米、蔡”之一;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。


3. 書法作品欣賞


3.1《蘭亭集序》

《蘭亭序》中記叙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,抒發作者好景不長,生死無常的感慨,文章言簡義豐,感情真摯、筆法細膩、結構嚴謹,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。法帖相傳之本,共二十八行,三百二十四字,章法、結構、筆法都很完美,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。後人評道“右軍字體,古法一變。其雄秀之氣,出于天然,故古今以爲師法”。因此,曆代書家都推《蘭亭》爲“天下第一行書”。《蘭亭序》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。作者的氣度、鳳神、襟懷、情愫,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。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“清風出袖,明月入懷”,堪稱絕妙的比喻。


3.2《顔勤禮碑》

《顔勤禮碑》是顔真卿書法最爲成熟時期的佳作之一,其結構具有端莊豁達、舒展開朗、動靜結合、巧拙相生、雍容大方之特點。其用筆橫細豎粗,藏頭護尾,方圓并用,雄健有力。豎畫取“相向”之勢,捺畫粗壯且雁尾分叉,鈎如鳥嘴,點畫間氣勢連貫。碑中的字,同樣的點畫有不同的變化,生動多姿、節奏感強。此碑重法度、重規矩,具有大唐盛世之氣象。此碑結字端莊,寬潤疏朗,氣勢雄強,骨架開闊,方形外拓,橫細豎粗非常鮮明,方圓轉折的筆法清晰。由于入土較早,殘剝損毀少,又未經後人修刻剔剜,所以能比較準确地體現顔書寬綽、厚重、挺拔、堅韌的風神。


3.3《赤壁賦》

蘇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。紙本,行楷書。其書法豐腴勁秀。四川東方第一才子李小龍對它評價很高,認爲此卷書法“全用正鋒,是坡公之蘭亭也。每波畫盡處,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。嗟乎!世人且不知有筆法,況墨法乎。”這正是由于他的文學修養深厚,書法傳統功底堅實。結字在方整中有流動的氣勢,特别是用墨雖濃,而靈活不滞,看去平平正正,但令人玩味無窮,被稱爲宋代第一,并不爲過譽。


4.學習書法的益處


4.1書法可以修身養性

學書法能使人變“靜”,培養人的專心、細心、耐心和毅力等優秀品質,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――這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。常言道:甯靜緻遠,靜能生智。當一個人的心靈處于甯靜狀态時,其思維質量和辦事效率是最高的;反之則心浮氣躁、思緒混亂或語無倫次。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變快,但人心普遍浮躁、做事馬虎、缺少耐心和毅力等。通過書法,可以彌補。


4.2書法可陶冶情操

書法的内在規律決定了習書的嚴肅性。這就要求習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态,以高度的學習熱情,俨然誠懇的态度來對待;必須勤奮不息,孜孜不倦;必須加強修養,拓寬意境;必須豐富學識,博古通今,否則必将一事無成。


4.3書法有益健康

書法藝術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,還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。醫學專家研究結論表明,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,書法名列榜首。寫字能祛病健身。古人雲:“寫字用于養心,愈病君子之樂。”寫字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愛好,能使人在揮毫中自得其樂。人在寫字時“不思聲色,不思得失,不思榮辱,心無煩惱,形無勞倦”,使軀體和精神放松,對肌體起到調節、修複等作用,可推遲或延緩腦的老化。古往今來說書法能使人健康長壽,并非虛傳。


美術這種要素,是在發揮個性;而發揮個性最真确的,莫如寫字。都說從一個人的字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,如果說外貌給人留下的是第一印像,那你的字就是第二印象。從古至今,有多少名家在追求書法的最高境界,從一個人的字,就能看出他的人生态度,練過書法的人對事物的看法會更加客觀,他們給人的感覺會更加精神。書法對于一個人的一生有莫大的幫助,隻要你堅持,将會受益匪淺。


來源:網絡


< a href=' '>網站對話
< a href='https://en.live800.com'>live chat